星穹铁道的光锥不仅是属性的堆叠,更是角色定位的延展。每位角色的输出形态、资源需求各不相同,合适的光锥能让核心输出更稳,站位更灵活,治疗与护盾也因而更具续航。挑选时要关注主属性、技能触发机制,以及光锥被动带来的暴击与能量收益。

对于输出位,光锥以提升攻击力、暴击率、技能倍率为主。若角色具备强势的爆发,优先考虑带来额外伤害加成或触发条件的光锥。若偏向平A循环,选择提供持续增益的光锥也很合理。某些光锥的被动能显著提升副技能收益,往往与队伍阵容的协作最为紧密。
治疗与支援位更看重治疗量、减伤、护盾强度及队伍收益。此类光锥若带有治疗系数提升或全队收益,能显著提升生存与续航。辅助位若具备扩散控制或增益覆盖的效果,也能在战斗节奏中起到稳定作用。
对坦系与控制位,优先考虑具备减伤、护盾、能量充能效率及控制收益的光锥。若光锥自带触发条件与队伍控场技互相呼应,战斗节奏往往更流畅,死亡风险降低。
资源分配要讲究相互补充。五星光锥通常提供更优的基础属性和更强的被动,但四星光锥在同样的数值提升下具有更高性价比。核心思路是以一到两枚主光锥稳定输出,再用剩余位的光锥强化能源获取、暴击率或治疗效果,确保全队都能更顺滑地轮转技能。
在不同角色的实际对局中,试验多样化配装很重要。记录每场战斗的收益变化,慢慢找出与个人操作风格契合的组合。最终得到的是一组既稳健又灵活的光锥配置,让每一次起航都贴近星海的节拍。